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年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年报>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时间:2015-05-09 作者: 浏览次数:
  • 本报告是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由浙江理工大学编制。全文内容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的情况,信息公开工作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七个部分。本报告的电子版可以从我校信息公开网(http://xxgk.zstu.edu.cn/index.php)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校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联系电话:0571-86843821。

    一、概述

    2013/2014学年,浙江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高举改革大旗,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深入推进校院两级信息公开,积极回应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关切,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一是巩固和完善现有公开渠道,完成了信息公开网站的升级改版,新网站设有公开指南、目录、制度、报告等五大菜单,分科研管理、人事工作、招生就业、财务审计等十五个栏目,集成了科研经费使用公开系统、公开工作意见箱等多项功能,并扩大了信息公开范围,提升了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和使用了招生工作微信平台,形成了以信息公开网为专门平台,以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会议文件等为主,公共短信平台、校报校刊、公告公示栏、新闻发布等为辅的完备信息公开渠道。

    2.完善公开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覆盖全校各二级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公开工作学习交流QQ群。二是坚持“谁公开、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以网站改版为契机,将原来统一由“校信息公开办收集、审核和发布信息”调整为由“学校统一领导、信息公开办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全新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信息公开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3.推动决策过程公开。一是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民主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2014年1月召开了浙江理工大学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委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工会财务工作报告、工会经审委工作报告和校务公开各项材料。二是深入实施党委会列席制和校长办公会旁听制,通过师生自愿报名和组织安排等形式,对无保密要求的决策事项,以党代表列席、教职工旁听等方式,创新推进决策过程公开。

      4.推进执行情况公开。一是公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通过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中层干部暑期学习会和学校网站等载体,分别在年中和年末将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中各项任务要求的完成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二是公开政策执行结果。如教师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年度考评和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推免结果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事前制度公开、事中过程公开、事后结果公开。

      5.加强政策解读。一是坚持校情通报制度,完善校领导联系二级单位、骨干教师和民主党派代表等制度,不定期向学校老领导、离退休教职工、民主党派代表通报学校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相关政策专题解读会,2013年底,学校对新修订的“两项改革”制度,召开了全校二级单位代表政策解读会议,校长、分管校领导和负责制度修订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面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有效增进了教职员工对学校政策的深入了解和准确理解。

    二、主动公开情况

    1.面向社会公开方面。2013-2014学年,学校利用信息公开网更新、发布各类信息200余条;官方网站发布理工要闻500余条,最新公告150余条、学术动态150余条;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数百条,粉丝数达40000余人;9个学院的网站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更新、上传各类信息数百条。

    2.面向校内公开方面。除面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外,学校还利用OA系统、各职能部门网站和相关会议等形式,公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人事任免等重要文件400余件;内部办公网发布通知公告400余条;通过学校《年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集中公布了上一年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国际化办学、人事管理、党建思政、条件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文件和统计信息;在决策公开方面,有14名党代表列席党委会,23名教职工旁听校长办公会。

    3.招生、财务、人事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1)招生信息

    公开情况: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我校本科招生网、招生微信平台等方式,主动、全面、准确地面向社会公开了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招生录取信息,有效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维护了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招生信息“十公开”。

    特色做法:开发招生“微信”平台,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招生信息公开。该平台设有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重在公布我校招生信息(历年录取分数、招生政策等),订阅号重在推送图文信息,公布我校招生录取进程及招生信息。2013-2014学年度,该平台用户人数突破2000人,图文信息单条阅读人数最高达23119次,单条收藏人数最高达到1400余人,取得良好成效。

    (2)财务信息 

    公开情况:通过“双代会”公开学校当年收支情况、财务状况等决算情况;通过财务部门网站更新和公布各类财务管理规定;编制了财务工作业务指南,并方便师生索取查阅;维护学校财务管理平台,实现教职工对本人相关财务信息的查询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项目经费的查询;利用学校主页及时向社会通告重大招投标情况;并在报销大厅和部门网页设置收费公示栏,公开学校教育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等。

    特色做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等要求,率先在校内建立 “三公”经费公开机制,每年暑期在全校中层干部学习会上公开、年末在教代会上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大力推进二级单位“三公”经费公开,要求各二级单位每年向教职工大会公开相关信息;同时,各学院均成立了有工会代表和教工代表参加的经济分配小组,监督学院各项经济分配政策的实施,其中工会代表还直接参与学院运行经费的预算分配工作,并向学院教职工通报经费预算情况。

    (3)人事工作信息

    公开情况:通过学校门户网站、部门主页、文件、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有效公开了人才政策、师资情况、招聘信息、和管理制度与流程等信息。

    特色做法: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向社会公众开放部门网站。该网站设有组织机构、人才队伍、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菜单栏目,其中政策法规涵盖学校人才招聘和引进政策、人事管理与服务制度、非事业编制管理制度和教职工职称评审、进修培训、岗位评聘、薪酬福利等规章。校内师生不仅可以通过内部办公网登录人事处网站查阅,也可与社会公众一样通过外部网直接登录查阅。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我校已在学校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了《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信息公开指南》,明确了依申请公开的程序和方法,并设立了“信息公开申请”菜单,公布了《信息公开申请表》和申请公开的受理电话及电子邮箱。2013-2014学年度,我校未接收到信息公开申请。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信息公开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并发布了学校《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建立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规定了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规定的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2013-2014学年度,本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满意。学校未收到不良反映评价。

    五、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遭到举报的情况

    学校信息公开网站已面向社会公布了信息公开监督投诉受理部门及其联系方式。2013-2014学年度,我校未收到信息公开工作相关举报。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大力构建和完善公开工作体系,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增强了师生员工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推动了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由于高校全面推进公开工作的时间还不长,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认识存在参差不齐,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着力强化公开意识。信息公开事关师生和社会公众权益,事关高校依法治校进程,事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层干部师生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推动对该项工作的研究和完善,促进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升公开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2.严格落实最新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信息公开五十条”明确了高校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高校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信息公开五十条的各项具体要求,不断丰富公开载体,扩大公开范围,提升公开实效。

    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高低已逐步成为影响信息公开成效的关键因素。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要进一步整合相关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采用广大师生和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促进提高信息公开工作实效。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当前,正在全面修订各项公开工作制度,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教育部“高校信息公开五十条”各项要求,同时,学校党务公开网站已改版,并于近期完成测试后正式投入使用。

    无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版权所有 © 浙江理工大学   浙ICP备:100006424号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邮政编码:310018

    访问量: